河南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具体到各地,习俗可能有所不同 。
但是以下这些习俗是一样的:
吃饺子
北方人,尤其是河南人,春节吃饺子几乎可以说是必备的。我们家一般是在除夕夜和初一早上吃饺子。另外,春节期间走亲戚时也会吃饺子。
放鞭炮
放鞭炮现如今已经化为了记忆,小时候每到春节最期待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穿新衣,另一个就是放鞭炮了,春雷、擦炮、摔炮、烟花……现在由于禁鞭炮,这些都化为了记忆。
走亲戚
不过离家多远,总要回家过年,一般除夕、初一在家吃团圆饭,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二多是回娘家,见父母。
……
其实河南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老人去世三年后有什么风俗河南?
说一下我们这边的吧!坐标洛阳南部,因为有句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所说的风俗是农村在没有全面实施火葬前的,大概如下:
1、家中老人去世当天要由孙子来抗“幡”,幡是一种仪式用品,在柳树上砍下的枝条做成。一般比较大,长约三五米。如孙子扛不动的话需要孙子的舅舅来帮忙。最终,幡被插入死者的坟上。因为柳树比较好活,也有可能这棵柳树会长成不小规模的树,但比较少见。
2、农村有祠堂的,家中老人去世还要朝族,次数规定倒是不清楚。
3、下葬一般要求在正午前下葬,否则不好。有的地方则是下午下葬,风俗不一样罢了。
4、老人下葬后,儿孙们不得随意进入他人家中,否则视为带来不吉利。过完头七后方可。
5、下葬当天,需要带一直老公鸡随送葬队伍到坟地。回来时候带回来,好好养着,头七后杀掉。
6、一般要做纸扎,以前的要求是男性扎纸马,女性扎纸轿。还有其它的比如金山银山、金银牍、童男童女。
7、孝服视直系、亲疏而定。一般直系亲属全身白,堂系可能简单点。暂时想到这么多,想到的话在后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