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表现风俗习惯的诗句有什么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 唐寅《元宵》
冬   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
七夕节: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 权德舆《七夕》
请问有没有什么描写节日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 《清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水调歌头》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3)细看成阴近久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重阳 
有关中秋的诗句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诗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张九龄:望月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