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8凯发-凯发真人 » 习俗

为什么有些农村房子门口放大水缸,这有什么意义吗?-k8凯发

2022年07月19日 22:53:235

为什么有些农村房子门口放大水缸,这有什么意义吗?农村房子门口放一个大水缸,这在以前是会看到,基本上每家在会在房子门口放一个大水缸,不过现在的农村里在房子门口放水缸的不多了,以前在房子门的放的水缸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石头打的,还有一种是陶瓷的,那么有些农村房子门口放大水缸,是用来干嘛的呢?

一、观赏用:以前有钱的人基本上都会在自家房子门口放一个大水缸,在水缸里养一些鱼,在种点水草,没事时有那喂喂鱼,电视上就经常看到,以前那有钱人都是这么玩的。

二、用来装粮食:以前农民会把收割回来的粮食晒干后放入大水缸里,一是为了防止粮食被老鼠偷吃,二是可以防止下雨时把粮食淋湿了。

三、用来腌制咸菜:农民们一般都会自己腌制一些咸菜,有没什么菜吃的时候,可以用来做下饭的菜,陶瓷缸是用来腌咸菜的好工具。

四、用来装水:在以前农村还没自来水时,有些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的水井中挑水回来才有的用,农民们就会有房子门口放一个水缸装水。

五、用来防火:在房子门口放一个水缸,下雨也可以收集到雨水,平时除了洗洗东西,也可以用来防火。

现在农村房子门口放个水缸装水,一般都是用来洗洗车什么的,在以前大水缸算是农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家俱吧。

走进胡雪岩故居天井里就有大水缸,而且每间房子墙角多有,是从屋檐用一根管子直接通到大水缸里传说下雨天就好存留天落水了,是为了防火万一有火灾大水缸里有水就好救火,过去大户人家大水缸可以存十二木桶水。农村过去人家多有大缸起的作用很多,那时没有自然水人们要到清水塘里用俩个木桶一支毛竹扁担跳水回家存在水缸里饮用,还有到冬天就是把青菜洒三天然后洗干净踏咸菜吃。大缸还好屯粮食,过去农村人每家每户离不开大水缸。时代在进步农村人家的水缸多已光荣退休了,丢了舍不得大家就多放在门口屋檐下了。

农村拜把子的兄弟母亲去世,要不要戴孝帽?

农村拜把子的兄弟母亲去世,要不要戴孝帽?在我们这边农村的确遇到过一些类似拜把子或称兄道弟的情况,一般如果兄弟义气特别重的话,不仅是要带孝帽,也会跟随孝子后面跪拜,直到去世老人入土为安才会结束!另外,为了体现哥们情义,也会一人请一棚吹拉弹唱的戏班助兴,以表示“拜把子”的江湖义气!

记得以前在我们村就有一户人家的大儿子在县城里与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拜了把子,其中有几个是我们当地县里很有钱的富人,因为我们村这个农户是拜把子中最小的辈分,虽然生活不是大富大贵,但一直受到其他拜把子兄弟的照顾!后来这位农户家里老人去世了,其他拜把子兄弟不仅跟随这户孝子守孝三天,还一人请了一棚戏班,因为拜把子兄弟会有七八个,也就是那次丧事活动就有七八棚吹拉弹唱的戏班,可谓是非常热闹、有面子、有排场,甚至吸引了周围村里人来凑热闹助兴,算是我们村丧事方面办得最风风火火的一户人家!据说那次白事随钱金额就超过了几十万以上,这在过去是一户农村人家几年的收入水平还要多,因而就会非常有面!

在农村,白事活动上带孝帽其实挺正常或普遍的,对于农村长大的朋友应该比较了解,一般白事活动上,主要是由本村的村民共同帮助完成丧葬流程,因为很多农户都是同姓宗族的血缘关系,往往都会或多或少带点亲情!因而就会看到很多忙碌的农户也会带有孝帽!

而对于外姓亲属,不管亲戚关系远近,往往来了吊孝后都会给一盏孝帽带,一般在丧事活动现场是需要配戴的,而出了农户门口或出村后才可以摘掉,这样一方面是对老人去世的敬重,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农村人在传统人情世故方面的特别看重!而对于非亲非故的朋友和同事,如果亲临现场吊孝也是和亲戚一样的礼遇,基本上没有多少区别的!

不过,这几年随着农村人外出打工或进城生活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带有亲情关系的农村人有时在远亲丧事活动上往往很少参与了,一方面是常年外地打工回村不方便,另外就是进城生活后在人情世故方面越来越淡,尤其是农村年轻人不愿回村过多参与!因此,我感觉如果“人情味”看重的话,即便是拜把子兄弟也是可以戴孝帽或与孝子一起守孝三天的,但如果人情淡薄或只是金钱利益结交的兄弟,那么不戴也就无所谓了!

农村拜把子的兄弟母亲去世,要不要戴孝帽?在农村拜把子兄弟特别多,拿我哥哥来说,他有十来个拜把子兄弟,一到了过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来家里拜年,十多个男的我往家屋里一站,原来很空的屋子瞬间就会觉得特别拥挤,以前他们过年都是在家里聚会,每次聚会都要找帮手来做饭,还好这几年都去饭店聚会。在农村拜把子兄弟虽然没有亲兄弟之间关系那么近,但是不管谁家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去帮忙,这不前段时间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的妈妈去世,哥哥也是披麻戴孝待了三天才回家。

既然小辈的是干兄弟,那么干兄弟的爸妈便是干爸干妈,在干兄弟的母亲去世后,在我们这里有干儿子也要披麻戴孝的习俗,但是只是戴孝帽穿孝衣,但是不能像亲儿子一样穿孝鞋,头白根不白,这样别人能一目了然看清楚自己和逝者的关系,自己虽然和逝者的亲儿子一样履行儿子的义务,但是姓氏却不一样。

前些年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会拜把子,比如我哥哥的拜把子兄弟都是他们的小学同学,岁数相同,又都在同一个村子里居住,所以平时来往的特别的密切,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县城买房子在县城定居,但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大家都会赶到。

在前几年妈妈生病在医院住院,虽然哥哥并未通过他那些拜把子兄弟,但是在大家知道以后,都带着礼物来看望妈妈,妈妈当时还说,这以前看着个个都不着调的人,长大了个个都挺懂事。后来妈妈听说谁家有人生病,也会叮嘱哥哥多带点东西去看望。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个个比亲兄弟还亲。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在我们这里拜把子母亲去世后,拜把子兄弟是要穿孝衣戴孝帽却不穿孝鞋,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呢?欢迎回复讨论。

网站地图